《POP大國民》蔡詩萍 專訪 蔡安迪 談「土博士悲歌!文組土博士畢業後教職難尋?」

在本期的專訪中,我們談到了「土博士」(也就是在國內的學術單位取得博士學位的人),尤其是文組土博士的求職困境。以下簡單節錄部分專訪內容:

蔡詩萍(主持人):(……)所以你的意思是說,從某個角度來看,搞不好所謂的流浪博士,還有不少是從國外回來的?

蔡安迪(來賓):對,對,即使是擁有國外學歷也不見得就保證……。

蔡詩萍:沒錯!我記得我們以前訪問過一位女性,她是從英國回來的。她也有博士學位,她後來跟我講說,前面一兩年她還在「試試看」,後來一直碰釘子以後,她就乾脆不試了!她後來就留在出版界。

蔡安迪:是(點頭)。

蔡詩萍:對,出版界,出版社老闆很重用她,後來在出版界做的也不錯,偶而兼一點課,就這樣。換句話說,她就乾脆不去嘗試——

蔡安迪專任

蔡詩萍:——專任了。她說,因為,很辛苦嘛!(皺眉)前面兩年一直碰釘子。她老闆後來就跟她講說,你就留在這裡吧!我升你當總編輯吧!

蔡安迪:(笑)是,是。

蔡詩萍:對出版社來講也很高興,有一個從英國回來的博士,在我出版社當總編輯(笑),高級編輯(笑)。然後老闆授權她很多,例如她語文能力很好,可以幫忙談版權、談生意什麼的。所以,好,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,想跟所有的朋友講,如果你有心要進修博士的話——當然也不是不可以考慮的一個人生路,因為有時候,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——那,你自己如果覺得要讀,就去讀,但是一定要想清楚要幹嘛。像我們今天請來的蔡至哲(蔡安迪)先生呢,他,就是想要走學術,所以對他來說找到一份教職,一份恰如其分的教職,是重要的。可是,也有很多人,他念博士,也許只是因為他沒壓力了。他的想法就是說:我就是讀讀書,自己的興趣,然後有一個不錯的工作,或者是在公職,或者是在民間。比如,上次我們訪問的聯合報的總編輯,他也是臺大的政治學博士,可是他完全就是在媒體發展。

蔡安迪:對。

蔡詩萍:他之後在大學兼一門課。那,若是這樣,那個學位就是一種興趣囉?

蔡安迪:對。就是現在念文科博士,可能,不要期待說一定很快能夠找到專任的工作。基本上要先有不會那麼快找到的打算。我聽學長說,目前平均大約是三到四年才有機會找到工作

蔡詩萍:對。我認識一個哲學的博士,他從北邊一直找找找找找到南邊,沒有。(笑)然後在家裡待了一年。後來想說,再試,又從南邊找找找找找到北邊,到了第三年,她在中部找到一個學校,可是你曉得,教學環境不是很好。那不是一個以文科為主的……也就是我們說的科大,所以他教一教,教了一年之後就選擇離開了。也就是說,所有的資源對一個文科老師來講是很不利的,也沒有很受重視,你課又很重,因為剛進學,還是助理教授……。

蔡安迪:還要兼行政。

蔡詩萍:對!還要兼行政!然後呢,教的又是大學部,他也不是很想,所以他想說,教一年多就好。後來他運氣還不錯,找到一個不錯的學術單位。所以,我就是說,念文科大概就要有心理準備。

蔡安迪:就是一定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態,如果覺得一定要找到工作,可能就要要求自己在學術的表現上是頂尖的。

蔡詩萍:那你覺得在歷史系的碩士班,以及後來在國發所的碩士班,那些學長、學姊、同學,他們後來找教職的情況如何呢?

蔡安迪:如果是「很優秀」的學長,有找到教職。

蔡詩萍:你所謂的「很優秀」大約是優秀到什麼程度?大家都很優秀,平平都是博士啊!這個優秀是指什麼呢?

蔡安迪:比如說他在學術的表現上,可能發了很多論文跟期刊。又或是還有出國留學的,也是相對比較容易找到。

蔡詩萍:所以你就是同意,或是間接地應證了,洋博士還是比土博士吃香?

蔡安迪:找工作的時候不得不說,他們還是一定比較有優勢。

蔡詩萍:尤其是如果是念國外的名校的話。

(原影片出處為POP聯播網官方頻道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